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448章 448.转移产业 (第2/3页)
,也不是属于中国人的,有人说,‘中国之大,却没有容纳一张书桌的地方。’可见当时的中国到底有多么的屈辱。 而这样的屈辱,是深深烙印在每一个中华儿女身上的,这也是许多人讨厌近代史的原因,因为所有人都喜欢看见盛唐,强汉,而不愿意看见病清,残民,但是历史却告诉我们,近代史确实就是那么的残酷,中华民族在这百年之中,遭遇着无数次的打击和折磨,先是亡国家,再是亡天下,到最后,差一点点,就要亡民族。 这段痛苦的历史,可以说每一个中国人提起来都会心头沉重,徐清也是一样,当年他读到这段历史的时候,也是非常的沉重,即便是班级里面最淘气的孩子,如果他愿意去听,也都会安静下来,那是一段黑暗的岁月,而就在那段岁月里,其实全世界绝大多数的民族,也都在遭遇着亡国灭种的危险,幸运的只有西方而已,他们凌驾于世界之上,是整个人类文明的中心,世界以他们为主,其他所有民族则都被他们踩在脚下。 中华民族,只是那众多悲惨民族中的一个,这也是为什么后来伟大领袖在整个第三世界会有那么大影响力的原因,就是因为一个如此悲惨的民族,竟然能在列强的逼迫之下,悍然崛起,而且同十七国开战,最后还打了一个平手,这样的事情,即便放在今天也可以想象,到底会引起多大的振奋。 悲惨的历史和那段黑暗的岁月,深深铭刻在徐清的心里,虽然他明面上对于这些殖民地上的百姓死活无动于衷,但是每每看到这些地方开始起义的时候,徐清的心里的感情其实是非常复杂的,甚至有一种不忍心的感觉。 因为在看到这些殖民地的百姓在为了自己国家的独立而奋力拼杀,不顾性命的时候,徐清就会想到黄兴,想到孙先生,想到共和国的先辈们,这让他很有感同身受的同情,这种感觉,普通人或许很难体会到,但是徐清却能够清楚的体会到。 因为他是一个思想很开阔的人,他上一辈子的经历不仅仅只在中国,同时也在美国生活过一段时间,那里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地方,虽然也有种族不平等,但是在那里的生活,让徐清在心底里会把全人类都放在一个角度上去思考问题,也就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概念,在这个概念下,徐清很难把如今殖民地上的百姓,看成是低贱的百姓,所以心里还是是愤怒同情他们的,因为在徐清看来,他们和自己并没有两样。 只是因为现实的原因,他必须要站在自己的国家角度上去思考问题,所以对于那些剿灭叛匪的命令,徐清都会毫不犹豫的签上自己的名字,从来没有一次拒绝过,但是在他的心里,他确实是同情他们的。 所以在有限的范围内,他会愿意帮助一下这些殖民地的人们,当然,也只能在有限的范围内而已,若是超出了这个范围,徐清还是会站在本国的立场上去做出决定的,他毕竟是一国宰辅,不是一个无政府主义者,在一切利益面前,国家利益为最高存在,他自己的想法也只能放在一边,这是他必须要遵守的原则,不然就是损害了宋国百姓的利益,这样的事情他同样不会做。 而给这些交好的国家修建铁路、工厂,就是一件合则两利的事情,一来宋朝如今的工厂是越来越多,即便是汴京城,把大量的工厂搬到外面的郊区去,可随着工业化时代的快速前进,如今的汴京城也是一年里有将近三个月的时间处于雾霾笼罩的状态,至于其他地方,那就更是一天到晚都是灰色的,这不仅仅让城市变得非常难看,所有墙体刚刚刷完一层漆,不到一个月的时间,所有新漆就会变成灰色,城市里的河水、溪水也都充斥着化工排放带来的臭味,不少河水都变成了死水,一天到晚散发着臭气,让整个城市变得肮脏不堪。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