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八百零八节 天子教孙  (第3/3页)
一生,无论穿戴,住行,都是自己动手。    他在宫中,带着宦官,种地养菌,又让薄太后和窦皇后,带着妃嫔,养蚕织布,种麻为衣。    其在位二十三年,没有修过宫室。    甚至没有在宫廷里,增添任何一件名贵的奢侈品。    他的妃嫔所穿的衣裙,拖地不过一尺,宫中帷幕,没有任何纹绣之饰,宫室回廊里,看不到任何金银铜锡之物。    全是陶瓦、泥罐。    就连其陵寝,也是没有半个金银陪葬品,俱为陶瓦之物!    然而,他对自己和子女、妃嫔节俭。    却对农民、劳苦大众,慷慨非常。    其在位二十三年,多次免除全国田税、徭役。    汉家今天田税,三十税一的制度,就是在他手上开始创立的,并一直延续到西汉灭亡。    康麻子所谓的‘永不加赋’的幌子,与这位帝王开创的,真正的轻徭薄赋制度一比,简直是桀纣之政!    这样一个君王,出现在西汉王朝,只能说是异数。    是中国之幸,天下之幸!    不止是张越,在这位天子衣冠面前,战战兢兢,只能俯首膜拜。    天子也好不到哪里去。    他见着那件朴实无华,简简单单的祖父衣冠。    叹了口气,屈膝顿首,低头致意,一句话都说不出话来。    因为,面对这位帝王,他深感惭愧、内疚。    他知道,自己一年用度,恐怕都能超过自己的这位祖父二十三年帝王生涯的全部个人开支。    这还没有计算,建章宫、甘泉宫和明光宫的修建费用。    更没有算封禅泰山和巡幸天下的开支。    “祖有功而宗有德……”天子良久感慨道:“太宗皇帝之德,昭于日月,显于天地,朕自愧不如……”    刘进和张越,都明智的在这个时候,闭上嘴巴。    两千年封建王朝史,几个帝王,能与这位汉太宗的执政水平、个人修养相提并论?    汉德能延绵四百年,全赖这位皇帝的遗泽。    要知道,新朝末年,几乎所有的农民起义军,都要找一个姓刘的宗室来做首领。    而这就是人望,就是人心。    感慨了一阵后,天子却是起身,看着那太宗衣冠,对刘进悠悠道:“进儿啊,太宗孝文皇帝,德牟天地,泽及鸟兽,非一般人所能为,朕也不强求汝能学得……”    “当年先帝带朕瞻仰太宗衣冠时,曾有教训,如今朕将此教训,传与汝……”    “孙臣恭闻圣训!”刘进立刻叩首。    “当年先帝训朕曰:孝文之治,德为辅,而本为权,切不可本末倒置,若本末倒置,则如太阿倒持!”    “进儿能思之,汉家制度,以霸王道杂之,朕心甚慰,此语寄于汝知,日后当牢记于心,不可忘怀!”    “诺!”刘进恭身再拜。    只是想着,却不免有了些壮志。    皇祖父说,太宗孝文皇帝之德行仁政,非一般人所能为。    但,刘进却想要挑战一二。    他就不信了,自己的曾祖父能做到的事情,他就不能?    天子看着自己的孙子的神色,心里面也明白这个孙子多半,此时已经有了志向。    就像他当年,被先帝带到太宗衣冠前时一般。    他也曾经,立志要做到。    可是……    那太难了!    难到近乎不可能!    毕竟,君王权力无限大,拥有天下,富有四海,可以为所欲为。    没有大智慧大毅力,根本不可能做到像太宗皇帝那样,即使富有天下,依然节俭自身,纵然天下歌颂,也不改本心。    哪怕只是表面做到,伪装节俭,也是极为困难。    他本人,甚至连一年都没有坚持下来,就败倒在了这花花世界的无尽诱惑与吸引之中。    刘进能吗?    天子暗自摇了摇头,没有太宗的早年经历,没有尝过贫苦,不知民间疾苦,含着金钥匙出生的皇室长孙,怎么可能有太宗的毅力与决心?    不过,刘进的神色,让他颇为欣慰。    总算……    这个长孙,不再‘不类己’了。    单单就是在这个事情上,就和他当年的个性,颇为相似。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