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唐风流_第266节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266节 (第2/4页)

动有之,惭愧也有之,激动之余,竟不知说啥才好了。

    “六哥,小弟略备了樽薄酒,算是为六哥践行,六哥请!”

    李显自是清楚李贤如今的心情复杂,也不想说那些无甚营养的安慰话,只是客气地一摆手,道了声请。

    “嗯,生受七弟了。”

    李贤连受了近两月的牢狱之罪,早已是憔悴之身,这一大早又赶了老远的路,疲惫已极,正须温酒暖身,自是不会拒绝李显的好意,这便点头应答了一声,大步向亭子里行了去。

    “七弟,为兄有一件事拜托,不知七弟可愿帮否?”

    李显素来不缺钱,这践行酒席自是丰盛得很,七八个菜摆满了一石桌,再加上几坛子暖好的美酒,兄弟三人围炉畅饮,不谈国事,只言风月,倒也颇为融络,待得酒尽饭饱之际,已是将别之时,李贤一口饮尽了樽中最后的残酒,呵出一口热气,面色突地一肃,目光迥然地望着李显,神情凝重无比地开了口。

    “六哥请说,小弟听着便是了。”

    李显此番前来践行,为的只是全兄弟之情谊,却没打算再与李贤有更多的瓜葛,当然了,李显却也不会直言拒绝,只是淡笑着含糊了一句道。

    “那好,为兄要七弟杀两个人!”

    李贤心情激荡之际,并没有听出李显话里的敷衍之意,但见其牙关一咬,从牙缝里挤出了句满是杀意的话来。

    “嗯?”

    杀人对李显来说只是小事,可却要看杀的是什么人了,若是平白无故去杀不相干的人的话,李显却是不会去做的,哪怕是出自李贤的所托,只不过李显也没急着拒绝,而是眉头一扬,不动声色地轻吭了一声,示意李贤接着往下说。

    “为兄此番行事孟浪,所遭报应,皆属咎由自取,实不敢怨及旁人,然,为兄却有一怨始终不得抒发,那便是不能生取了陈啸天、朱凯之二贼之头颅,七弟倘若得便,能顺手为之的话,为兄便是死了,也能含笑九泉了,话已说尽,是该起行了,哈哈哈……去休,去休,天为被,地为床,何处葬此身……”

    李贤话音一落,也不再多逗留,哈哈大笑地起了身,抬脚便行出了五里亭,狂笑着冒雪向远处渐行渐远了去,不数刻,便已消失在了漫天的大雪之中。

    “七哥,六哥他……”

    自李贤去后,李显始终端坐着不动,神情阴沉得有些子骇人,这等情形一出,李旭轮便有些子忍不住了,这便试探着开了口。

    “走罢,回城!”

    李旭轮听不出李贤最后那几句话里的含义,可李显却是心中有数,那是李贤在做最后的诀别,很显然,他已是预料到了此行或许将是他人生的终点,从而将扳倒武后的全部希望都寄托在了李显的身上,这意思李显懂是懂了,却并不打算详细分说与李旭轮知晓,这便霍然起了身,大步向亭外行了去……

    第六百零三章农夫三拳(上)

    仪凤二年一月二十三日,大吉,利典礼、嫁娶,高宗亲自主持册封大典,立李显为东宫太子,王妃赵琼为太子妃,明月公主为明妃,嫣红为滕,封王世子李重义为汉平王,明诏公告天下,开恩科,大赦。

    仪凤二年二月初一,一代名相张文瓘以年老被免,二月初七,三次起复的老相刘仁轨也因同样理由被免职,此二位皆是力挺李显入主东宫之人,明面免职理由是年老体衰,实则是武后在报复二者的力挺李显之表现,二人所遗之缺由裴炎、薛元超递补,前者任侍中,主理门下省,后者任中书令,原中书令裴行俭转任尚书省右仆射,越王李贞为尚书省左仆射,郝处俊、李敬玄、贾朝隐等则原职不动。

    东宫是进了,太子也当上了,不过么,李显似乎并不振奋,既不曾大肆拉拢朝臣,也不曾对朝政指手画脚,更不曾试图与武后争权,每日里除了应有的晨昏定省之外,甚至都不曾离开东宫半步,这进了东宫都已是一个月了,所忙乎的居然仅有一件事,那便是耕田!

    “太子还在耕田么,嗯?”

    堂堂太子之尊,不去理会朝政,反倒忙乎着农活,这事情传将开去,任是谁都不敢相信,至少武后本人并不相信,故此,武后几乎每日里皆有此问。

    “回娘娘的话,确是如此,太子令人推平了半个后花园,这许多天里整出了数亩之地,却不见种上,只是平白空着,徒费人力,已是惹得东宫上下怨声连连了的。”

    武后的话音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