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261节 (第4/4页)
眼圈也都微红了起来,至于是真感动还是假感动,那就只有老天才晓得了的。 “不怪你,朕不怪你,显儿戍边多年,能以河西一地之力剿灭吐蕃这等大患,实能人所不能,朕高兴啊,只是,唉……,贤儿他……” 高宗伸手抹去了脸上的泪痕,宽慰了李显几句,旋即面色便是一黯,话说到半截子便说不下去了。 呵,果然来了!一见到高宗这副表情,李显的心立马便咯噔了一下,一股子酸涩之感已是狂涌了起来——李显这一路虽都是在急赶,可却并未与东都断了联络,自是清楚目下的朝局之动态,简单地说,就是两条,一是立储问题,二么,便是废太子如何定罪之事,前者朝中已是议得沸沸扬扬的了,大体上一众老相们都支持立李显,可武后一党却主张立李旭轮,理由么,就是明崇俨的批语——英王类太宗,相王命最贵!然则高宗却始终不曾表过态,但凡有敢当面问其者,一律被轰将出去,哪怕进谏之人是张文瓘这等老臣,也概不例外,至今无人知晓高宗究竟属意何人;至于后者么,奉旨主审的刑部尚书武承嗣早已将此案审完,涉案万余人中,处斩四百余,抄灭三族者,也有百余众,余者皆流配,而太子因谋逆之大罪,也得了个赐死之判决,高宗对此事同样不置可否。 “父皇过誉了,孩儿只是行本分事耳。” 李显虽已然猜到了高宗的用心,但却没打算接话,这便假作没听到高宗后头的话语一般,只是对前头高宗的夸奖之言谦逊了一句道。 “本分便好,本分便好啊,倘若人人行事皆依着本分,朕又何须烦恼哉,唉……” 高宗原本就不是个机变之人,前头那些感慨本想着引出李显的谏言,却没想到李显居然不接茬,不免有些一脚踏空之感,一时半会也想不出该如何应对方好,只能是顺着李显的话头,发出了几声无甚营养可言的感叹,脸上的黯然之色登时便更深了几分。 “父皇,孩儿有个不情之请,不知当讲不当讲。” 李显是不打算按高宗的套路去走,不过么,就目的而论,与高宗心中所想却并无太大的区别,这会儿见高宗已是黯然无语,也不想任由这等尴尬的气氛没完没了地持续下去,这便略一沉吟,躬身拱手地进言道。 “显儿有话但讲不妨,朕听着便是了。” 高宗的目的其实就一个,那便是保住李贤的小命,不为别的,只是出自一个父亲的心理,他实在不想再看见又一个儿子死于非命,哪怕这个儿子有多不肖,可毕竟父子相处多年,高宗实是不忍心任由李贤便这么死了去,问题是李贤这回犯的罪孽实在是太重了些,证据确凿之下,纵使高宗身为帝王,也不好强行赦免于其,只能是指望着李显出面揽事,而这便是高宗一路狂催李显赶回的根由之所在,偏生李显回来是回来了,却在那儿装着糊涂,这令高宗心里头分外的不爽,此际听李显说有事相求,高宗的热情自也就高不到哪去,也就是随口回了一句,连头都不曾抬将起来,浑然就是一派的敷衍状。 “孩儿恳请父皇能恩准孩儿前去探视六哥。” 李显心中自有分寸,自不会因高宗的冷遇而变易,略一沉吟之后,恭敬地出言恳求道。 “嗯,好,好,看看也好,朕准了。” 高宗此际愁的便是没人敢为李贤说情,这一听李显肯去探视李贤,自是大为意动,毫不犹豫地便答应了李显的请求,浑然没注意到身边始终端坐着不动的武后眼中已是精芒乱闪不已了…… 第五百九十四章霸道手段 “陛下,显儿刚刚回来,征尘未洗,想来是累得很了,不若让其早去休息,有甚事来日再议也好。” 没等李显开口谢恩,武后已从旁插了句话,生生打断了高宗的话头,摆明了就是不想让李显插手到东宫谋逆案中去,只因此案的内幕着实不堪推敲,尽管李贤本人犯罪是实,可武后给李贤下套的事儿却是万万败露不得的,若不然,不说高宗会怎么想,便是天下人悠悠之口也难以堵住,哪怕强势如武后,也不想整日被人指着脊梁骨在骂。 “这样啊,唔……” 高宗就一惧内的主儿,对武后的话,素来无甚抗拒之力,这一听武后开了口,自不免便踌躇了起来。 “母后,孩儿不累,只想先去看看六哥,还请父皇、母后恩准。” 东宫兵乱之际,李显虽远在吐蕃,可有着“鸣镝”这把利器在,自是清楚整件事情的前因后果,也清楚武后在其中起了甚作用,更清楚武后此际究竟在担心些甚子,虽说李显压根儿就无心去替李贤翻案,可也没打算接受武后的“好意”,这便不待高宗有所决断,紧赶着便再次出言求恳道。 “如此甚好,那就这么定了,朕给尔一道旨意,去看看罢。”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