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唐风流_第249节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249节 (第2/4页)

曾在大昭寺学艺多年,与德成和尚虽不是一个师傅,可位份却属同辈,彼此间倒也算是熟络,往日里倒也甚谈得来,只是此时噶尔?引弓心情正烦,话自然也就说得不是太好听了的。

    “少将军何出此言,大相可是有过交待,要末将保护少将军回国去的。”

    德成和尚武艺虽过人,胆识也足,可毕竟不是智谋之辈,自是不明白噶尔?引弓为何会下如此之定论。

    “师兄,且听某一言,那李显小儿乃虎狼之辈,一旦取了吐谷浑,下一步便是进军逻些了,以赫茨赞那狗贼的本事,又如何能是李显之对手,旦夕必败无疑,我等若是回国中,一者不能左右政局,二来无以主兵事,徒然坐看家国破灭耳,平白当一亡国奴又有何益处,想我噶尔一族与李显小儿仇深似海,又岂可不报,今若欲有为,还须得从其朝堂着手行事方有一线之机,师兄可愿助小弟一臂之力?”

    噶尔?引弓早就知晓德成和尚为人固执,更知晓其之所以投军,完全是为了报其师死于李显之手的血仇,故此,尽管心中老大的怨烦,可还是耐着性子解释了一番。

    “少将军,这,这……,可大相……”

    德成和尚实在不是劳心之辈,尽管听噶尔?引弓说得甚是有理,可又想到噶尔?钦陵的交待,却又不敢真的让噶尔?引弓如此行了去,只是他也不知道该如何劝说起方好,嘴皮子吧砸了半晌,也没能说出个所以然来。

    “师兄就不必再言甚少将军了,若是看得起我引弓,直呼即可,实在不愿,叫声师弟也就罢了,若愿随行,小弟自是感激不尽,若不愿,还请师兄自去也好。”

    噶尔?引弓早已是下定了决心,自是不想听德成和尚的废话,这便脸色一沉,毫不客气地一振马缰绳,弹开了德成和尚的手,面无表情地说了一句道。

    “少将军打算如何行去,可有甚章程么?”

    眼瞅着无法劝服噶尔?引弓,德成和尚也不想再废话,略一沉吟之后,还是忍不住出言追问道。

    “走一步看一步罢,家仇国恨终须报了方可,某在此发誓,定要李显小儿以命相偿,若违此誓,某当死于万箭穿心之下,师兄若是信得过小弟,便跟上罢!”

    噶尔?引弓没有细说谋略,只是赌咒了一番,而后也不管德成和尚是怎个反应,一个打马加速,便纵马向东南方疾驰而去了。

    “少将军,且等等洒家!”

    德成和尚往年与噶尔?引弓便没少打交道,自是知晓此子年纪虽轻,可文武兼备,非是寻常之辈可比,对其所言自也就深信不疑,这一见噶尔?引弓已去得远了,自不敢再多耽搁,忙不迭地打马便狂追了上去……

    第五百六十七章英雄末路(二)

    仪凤元年九月十一,重阳佳节刚过,天已是寒了起来,虽不到呵气成冰之地步,可霜却已是降了的,北风一刮,更增添了几分的萧瑟之冷意,伏牛川关墙上往来巡视的巡哨倒还好些,多少能运动着取些暖意,可值守在四面通风的箭塔上的固定哨们可就没那么便当了,生生被寒气冻得面皮发紫,只能是不停跺脚取暖,却实在是起不了甚大作用,一个个尽皆气恼无比地诅咒着吝啬无比的上司,都这等时节了,还不下发冬装,这不是坑人还是咋地。

    “……直娘贼的,这天死寒得慌,也不给发件皮袄,这破衣甲能顶个屁事,那帮该死狗贼都……,啊,唐,唐,唐……”

    一名站在高高的箭塔上的吐蕃士兵被寒风冻得实在是受不住了,一边跺着脚,一边碎叨叨地骂着,突然间眼角的余光瞅见了远处地平线上似乎有状况,忙不迭地定睛看了过去,脸色瞬间便是煞白一片,瞪圆了眼,结结巴巴地说不出句完整的话来。

    “强巴,你个孙子的,搞个甚子……,啊,唐、唐军,该死,唐贼来啦,唐贼来啦……”

    另一名值守的士兵见同僚面色诡异至极,不由地便骂了一声,好奇地顺着其之视线望了过去,只一看,脸色瞬间也同样是惨白无比,结巴了两声之后,总算是回过了神来,顾不得许多,扯着嗓子便狂呼了起来,霎那间,原本尚算秩序井然的关墙上已是彻底乱成了一团。

    “……男儿应是重危行,岂让儒冠误此生……”

    唐军确实是来了,只是行军的速度并不算快,一路纵马一路高歌,激昂的歌声雄浑而又高亢,声浪震天中,一股子有我无敌之气概已沛然而起,直冲九霄云外!

    连战连捷之下,一众将士们士气高昂,策马行在大军前方的李显同样心情不错,倒不完全是因着一个接一个的胜利,更多的则是噶尔?钦陵的默契配合令其甚是满意——噶尔?钦陵全面收缩兵力,试图打一场伏俟城保卫战,李显自是乐见其成,不单不出手阻拦各部吐蕃军的汇集,反倒为其大开方便之门,勒兵于布哈河口处,任由各处吐蕃败军向伏俟城逃去,打得主意么,不消说,便是要一网打尽吐谷浑境内的吐蕃军,这道理很简单,与其在茫茫大草原上与吐蕃军玩猫抓耗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