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223节 (第3/5页)
来荡去的冤魂已是多不可数,尤其是“河西马场”这么个庞然大物崛起于河西北部之后,打草谷的战事愈发惨烈了起来,为争夺青海湖畔的秋季牧场,唐、吐双方投入劫掠的兵力早由当初的百人不到的小规模冲突发展到了如今近千人的血杀,双方虽是各有胜负,可从总体上来说,唐军一方却是落在了下风,倒不是唐军不敢战,也不是鄯州刺史程河东不善战,而是因着鄯州骑兵拢共只有一千五百兵力,兵虽精,数量却是实在少了些,面对着噶尔?赞婆一万五千兵马以及几乎人人能战的吐谷浑各游牧部落之骚扰,难免有些个捉襟见肘之窘迫,好在吐蕃人唯恐彻底激怒李显那个杀星,有意识地控制住了交战的规模,唐军方才能勉强保住一个平手之势,只是在劫掠战中吃亏不小却也是不争之事实,奈何从青海湖畔到鄯州这么块秋冬季牧场对于规模日渐庞大的河西马场来说,却又是不能放弃之重,故此,唐军虽吃力万分,却也只能是勉力支撑着与吐蕃一方的不平等之对抗。 “吐蕃狗贼来了!” “数量三千,方向正南,他娘的,该死!” “快,点火,点火!” …… 八月初九,天已是近了中秋,草长鹰飞,马壮膘肥,又到了打草谷的最佳季节,太阳方才刚升到三竿处,一阵响似一阵的马蹄声便敲碎了清风寨的宁静,守寨军卒的嘶吼声因之响成了一片的噪杂——清风寨,位于湟水河源头处的一座小山包上,乃是大唐边境最前缘的哨所之一,名字里虽有个寨字,可规模却远不到军寨的等级,严格说来,不过就是个烽火台罢了,所能起到的作用自然不是扼守要隘,而仅仅只是监察敌情,寨子里的兵力不多,拢共也就只有十人的一伍,大体上都是因年虽较长而从作战部队退下来的老弱之兵,战斗力虽已是不成了,可一个个眼光却是贼准,吐蕃兵马方才转出远处的一道山梁,守寨的军卒便已根据扬起的尘埃之大小飞快地判断出了吐蕃军的约莫之规模,手脚麻利无比地便点燃了传讯用的数座烽火台中的一座,将有敌来袭的消息向后传了去。 “嚯嚯……” 吐蕃骑兵来得很快,一面黑色大旗下,一员络腮胡大将纵马如飞地率部冲到了清风寨所在的小山下,但却并未理会山头上那为数少得可怜的守军,径直绕过小山包,顺着湟水河边的大道便向鄯州牧场腹地狂冲了去,只留下一阵滚滚的烟尘与吐蕃骑兵们嚣张无比的哟呵之声在苍穹下喧嚣荡漾不已。 “他娘的,该死的吐蕃狗,又来打草谷了!” “厮郎鸟的,这一出动就是三千骑兵,后头的弟兄们怕是要有难了!” “狗日的,猖獗个鸟,早晚跟这帮孙子算总账!” …… 一见到吐蕃军弃己方于不顾地便杀进了牧场,一众清风寨的守军们都被吐蕃军的蔑视之态度给激怒了,一个个义愤填膺地冲着吐蕃军的背影便骂了起来,只是骂归骂,望向牧场方向的目光里却都满是担心与忧虑之色,只因此番吐蕃军出动的规模比起往年来似乎大了不少,谁也不知晓负责掩护的唐军骑军能否顶得下来…… 第五百一十二章狩猎边关(二) 八月的天很蓝,蓝得有若大海一般,日头却并不烈,照在人身上,有着种微醺的暖意,风吹过,草间牛羊乍现,牧歌阵阵,虽谈不上有多悦耳,却别有一种他乡之情调,程光宗懒懒地躺在草墩子上,有一眼没一眼地打量着眼前的美景,心思却显然不在此间——身为今科武进士,程光宗本来可以有着留朝任职的机会,至不济也能分到关中等膏沃之地,奈何他却扭不过父亲程河东的意愿,只能是怏怏地来到了鄯州,当了个小小的骑曹参军事,而这,显然不是程光宗想要的结果,哪怕日子都已是过了四个多月了,程光宗依旧难以适应目下的现状。 身为军伍世家子弟,从军本就是该当之事,程光宗打小了起便明白这个道理,只是他想从的军是铁骑军,而不是眼下这支战斗力只能算是一般的边州之军,为此,他可没少私下里托人设法,可惜不单没能如愿,反倒被其父好生教训了一番,接着便被打发到了牧场,干起了“牧羊犬”的勾当,这等结果着实令程光宗满心不甘得紧了些,只是父命难违,纵使有着再多的不甘,程光宗也不敢有甚不满的表示,只能是怏怏地率两队骑兵前来牧场,为放牧的河西马场人等保驾护航。 “大人,快看,烽火起了!” 就在程光宗浮想联翩之际,却听一阵马蹄爆响中,一骑游哨疾冲而来,焦急的嘶吼声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