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57节 (第3/4页)
行了去,只能是趁着夜深人静的时候悄然潜行出营,待得赶到了安乡,天势必将已是大亮了的,安乡县不可能发觉不了敌军的踪影,就算是措不及防之下,抵抗上一、两个时辰也算不得难事,这么一算,吐蕃骑军要押着城中百姓往回赶,没到太阳落山怕是到不了枹罕城的,可眼下方才末时,吐蕃军居然出现了,这就只意味着一件事——安乡是不战而降的! 安乡县这么一降,问题可就严重了,不单是众多百姓落入敌手的麻烦,更麻烦的是安乡城中的粮秣怕是已尽落入了敌手——照条例,安乡虽产粮,却不能储粮,所有余粮必须集中到州治,以备调用,奈何河州刺史是姚望舒这么个不理正事的懒虫,都已是深秋了,今年的夏、秋两季的粮秣却尚未调入州治粮库中,依旧搁在了安乡县城,两千八百余石的粮食就这么白白便宜了吐蕃人,再算上吐蕃军收刮民间之所得,这粮秣的数量只怕还得再翻上几倍,得了如此多辎重的吐撒联军将再无后顾之忧,不仅如此,这么些的粮秣怕是都足够围困鄯州城的吐蕃大军一月之用了的,毫无疑问,在这等情形之下,想用拖延战事的办法来逼吐蕃大军撤兵显然已是行不通了的,形势对于总兵力远不及吐蕃大军一半的河西唐军来说,已是到了危局关头了! 张明武是个标准的军人,指挥打仗还行,可限于层次,对于战略上的东西就看得不是那么清楚了的,他只是在烦心着安乡这么一陷落,枹罕城便已成了孤城,却没去多想粮秣辎重对吐蕃军的重要性,然则李耀东却是不同了,他虽也是底层出身,可此番前来河州,事先便已得到了李显飞鸽传信的明确指示,对于粮秣的重要性自是看得比张明武透彻了许多,这会儿之所以迟迟没个表态,也正是在琢磨着挽回危局的可能性,奈何他毕竟不是诸葛亮一般的智者,皱着眉头想了良久,也没能想出个稳妥的法子来,无奈之余,只好冲着张明武点了下头道:“张大人无须露面,若是信得过,便由李某来应对好了。” “那好,李老哥,请!” 张明武本身就不善应酬,加之李耀东又有着英王特使之身份,他自是乐得由其出面去应对姚望舒这个老上司,这便毫不犹豫地一摆手,道了声请。 “嗯。”李耀东没再多言,吭了一声之后,给张明武使了个眼色,手掌一立,做了个下劈的动作,而后,也不待张明武作出回应,便即大步走到了墙碟边上。 “张校尉何在?本官在此,为何避而不见?” 李耀东思忖的时间稍长了些,在城下候着的姚望舒已是等得极之不耐了,这一见一身便装的李耀东从城上探出了身子,立马端着刺史的架子,气咻咻地喝斥了起来。 “哪来的疯狗?竟敢在此狂吠,找死么?” 李耀东乃江湖豪士,素来瞧不起软骨头之辈,而今既已知姚望舒投降了吐蕃,对其哪有甚客气可言的,这一开口,便狠狠地羞辱了姚望舒一把。 “你……,混帐,尔系何人?安敢狂悖若此,去,叫张明武出来,本官自有训示!”姚望舒被李耀东这话气得面色发青,叉指着李耀东,羞恼万分地便吼了起来。 “张大人没空见你这等背叛小人,有屁快放,再要蛮缠,小心弓弩侍候!” 李耀东偷眼见左右弓弩手们正贴着城墙潜行地移上了前来,有心多拖延一些时间,给弓弩手们创造出一击必杀的良机,这便大刺刺地反骂了姚望舒一句道。 “混帐,本官乃是河州刺史,尔安敢如此辱我,必当诛之,滚开,去叫张明武前来听训!” 姚望舒被李耀东的话刺激得勃然大怒了起来,脚下用力一夹马腹,策马抢前了几步,手指着李耀东,破口大骂了开来。 “某乃英王殿下特使,所有人等都听好了,姚望舒背叛我大唐,当灭九族,如此狗贼,安敢以刺史自居,来人,杀!” 偷眼见数名弓弩手都已移动到位,李耀东可就不想再多跟姚望舒浪费口舌了,这便提高了声调,断喝了一嗓子,立马便见数名弓弩手齐刷刷地从城碟后探出了头来,或是张弓搭箭,或是以弩机瞄着姚望舒,准备给其来上一个乱箭射杀当场。 “哎呀!” 姚望舒反应倒是机敏,这一见城头上弓弩手们瞄了过来,顾不得许多,惊呼一声便跳下了马去,趴倒在马臀后头,但听一阵弦响,数支箭矢激射直下,可惜大多射在了马身上,只有一箭射在了姚望舒的肩头上,虽将其射得仰天摔倒在地,可惜却不是致命之伤,没等弓弩手们再次开弓,已反应过来的吐蕃圆盾骑兵们已一拥而上,不管不顾地拖拽起姚望舒便远飚而去了的。 “哈哈哈……,众军听令:有能斩杀叛贼姚望舒者,记大功一件,晋三级,赏钱千贯!” 望着吐蕃骑兵狼狈逃窜的身影,李耀东虽暗自惋惜没能一举击杀姚望舒,但却不会忘了趁机鼓舞一下士气,这便放声大笑着开出了极重的赏格,一众守城官兵闻之,不禁为之咋舌不已,彼此兴奋地议论了起来,一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