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四一八章 趁火打劫 (第2/2页)
师出有名。 正好! 徐还求之不得,正好想寻个理由对西夏人下手,现在他们自己找上门来,倒是省事不少。 只是…… 按理说,外交国事当上报临安,由朝廷裁决,但徐还却心有顾虑。 焉知临安那群主和派会不会“一咬牙”也答应西夏,给予岁赐。 这样对大宋不仅是巨大打击,更会影响自己在西北的全盘布局,甚至会失去统兵之权。 这是徐还无论如何不愿意看到的景象。 不怕万一,就怕一万啦! “国公,兹事体大,还是要告知朝廷,不过嘛……” “怎样?” 司马靖道:“临安与凤翔之间距离遥远,来回需要多日,在此期间,如果木已成舟,朝廷能说什么呢?” 徐还点点头:“也好,那就准备动手吧,只是如此一来,便宜金贼了。” “眼下只得如此,金贼、西贼只能择其一动手,好在有黄河、潼关天险,倒是不虞腹背受敌。” 至于金贼,连番吃亏,内部也有不少问题,得些好处,暂时相安无事倒是不难。但愿能多为国公腾出一些时间来,最好是彻底料理了西贼。” 徐还没有司马靖那般乐观:“宋夏两虎相争,金贼乐见其成,可一旦某一方惨败,势颓,金贼不会坐视不理的。 即便是我们战败,金国也断不会容忍西夏彻底坐大的,养虎为患的道理,他们也懂。” “尽力而为吧,暂时让西贼失去威胁也好!” 司马靖思索着,如今局势,与汉末三国有几分相似,相互制衡利用,确实棘手。 如何在乱局中游刃有余,纵横捭阖,实在不是件容易事。 “嗯,尽力而为。” 徐还点头道:“吩咐下去,三军准备,随时开战。” …… 消息送到临安时,朝野一片哗然。 与金国和谈之时,西夏突然有横插一脚进来,提出履行旧约,岁赐要求,实在有些猝不及防。 这两年大宋退避江南,与金贼作战,以至于很多人已经忘记了西夏这个昔日大冤家。 现如今不同,秦陇收复,与西贼再度接壤,再度摩擦,无疑又是个麻烦局面。 眼下局面,当真是前有猛虎,后有恶狼。 虽说用银绢倒是可以将虎狼双双哄住,但养虎遗患,终究不是长久之计。 至于驱虎吞狼,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 唯独靠谱的方法或许是单搏虎,或单战狼,二敌迎其一,否则腹背受敌,大宋危矣! 到了这份上,大宋君臣都清楚意识到,韩昉为何装腔作势,那般有底气。 金国怂恿西夏参与,无疑是一个沉重的负担,让大宋必须做出让步。 与金国媾和似乎是不可避免的局面,就连许多主战派大臣都不免长吁短叹,黯然默认。 可西夏该当如何应付呢? 对金国让步已经勉为其难,对西夏这个昔日大宋臣子,难道还要低声下气? 主战派的朝臣们自然不乐意,但主和派却认为,大宋眼下不可树敌过多,忍一时风平浪静。 不就是岁赐嘛,又不是没有先例。 当年大宋同时给辽夏两国岁币,而今不过是辽国换成了金国而已,又有何妨?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