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淡为官_第507章 508.法律的观念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507章 508.法律的观念 (第3/3页)

是卖报员,这些人先联系好村里想要买报纸的人,然后再每天往返于城市和乡村之间,将这些想要买报纸的人把报纸带回来,通过这种方式来赚钱,如果有月刊的话,则就可以赚一大笔钱,毕竟月刊的价格可比日刊贵多了,不过如今的农民大部分都不穷,买一份报纸的钱还是有的,所以倒是有不少勤劳的人靠着这件事致富了。

    甚至还有不少的地方,在跑过几次之后突发奇想,开始召集人马筹建了公司,其业务就是专门给乡下人送报纸的,只不过业务范围从一个单一的村庄变成了好几个,十几个村庄,而买报纸的地方也从城市里的报亭变成了直接从报纸发行商那里去买,这样一来,首先价格下降,二来量也大,一个村庄的报纸最多三四十份,一个报亭是足够了,可十几个村子,一天就要好几百份的报纸,一个报亭显然是吃不消的,所以还不如干脆找报社直接买来更加划算,通过这种方法,最为原始的快递公司开始诞生,而许多原本就存在的快递公司,也就是俗称的镖局也发现了这是一个赚钱,且不用承担太大风险的行业,一下子便在全国成立了无数的快递公司,专门负责运送报纸。

    报纸业的繁荣也造就了许多文人可以从事报纸行业,以前这些文人除了科举考试之外,再也没有其他的事情可以做了,毕竟读书就是为了考试,若是考不上那么这一辈子也就完了,可随着工业革命的到来,文化产业的复兴,这些没有考上科举的文人则也找到了一条新的路,比如说给报社写文章,散文、小说、游记都可以,没有这个水平写一点新闻稿也是大有人在,如今全国上下,大概有上千家报社媒体,雇佣的编辑、写手、小说家更是多达上万,可以说是养活了一大批的文人。

    除此之外,国家还提倡进行文学上的研究,让这些读书人到大学里面担任文学教授,教授学生们中国古代的历史,还有哲学、文学,所谓文史学这三样,无疑是让许多读书人找到了新的路子,虽然就业人数没有像媒体业那么多,但也大概有几百人进入了学校,他们是整个读书人中的佼佼者,其中大多数人丝毫不比科举里的进士差,但就因为本人或许并不是特别热爱当官,或者是对官场中的是非看不惯,这才不愿意进入官场,像这种人历史上比比皆是。

    就比如当年元朝攻克宋朝,建立起了人类历史上最为庞大的帝国,蒙古帝国的时候,许多汉人为了不在元朝当官,同时也能自己过活,便纷纷从事了文学艺术的创作,其中关汉卿就是最为典型的人物,也正因为如此,明明是在少数民族的统治之下,元朝却发展出了十分璀璨的元曲,从而流传后世,这就是许多读书人,不愿意当官之后的去所。

    像这样的大学文学教授、哲学教授、历史教授一般都需要举人或者是进士的功名才可以担任,至于报社的编辑那水平就差距比较大了,如果是大报社,比如启明报,那就起码得举人才可以,至于城市报的话,便是秀才也可以担任,若是八卦报纸,那只要会写字就行了,至于那些连举人、秀才也考不上的读书人,仅仅拿个童生或者贡生的名头,又不愿意去从事挖人八卦,背后损人的工作,则可以进入宋朝在全国开设的上万家学堂中去教书,这样一来,可以说是又解决了一大批的工作问题。

    所以徐清的改革虽然遭到了传统保守派的反对,但这些反对的人大多数都是上流人士,至于保守派的底层,虽然对于徐清的改革也多有芥蒂,但是内心深处还是十分感激徐清的改革措施的,不然他们许多人或许一辈子都在苦求功名,但却什么也得不到,始终做一个被人嘲笑的对象而已,哪里能像现在,只要不懒,不沾染赌博之类的恶习,混到中产几乎是一件非常轻松的事情

    (本章完)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