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淡为官_第500章 501.误会了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500章 501.误会了 (第2/3页)

在这里接受的教育几乎跟发达国家的教育水平平齐,而在其他内部地区,教育资源则十分缺乏,教授英语的也大多都是一些印度本土人,其水平自然也不怎么样,这在中国也有这种情况,好的中学,几乎全部都是请外教来教授英语,并且校园环境优美,设备完善,老师也都是国家教育出来最为优秀的一群人。

    但是其严峻情况远远没有印度来的严重,在印度,是百分之十的人接受着良好教育,而百分之九十的人接受着恶劣的教育,而在中国,接受着良好教育的比例起码在百分之七十左右,你只要身处在城市之中,一般接受到的教育就不会太差,投影仪,电脑之类的设备总是有的,操场篮球场随处可见,有一些或许还有体育馆之类的建筑,而这些在印度,只有百分之十的人或许才能享受。

    至于说在这百分之七十之中又有多少接受着更好的教育,而剩下的接受着不怎么样的教育,那就仅仅只是八十分和一百分的差距而已,差距虽然有,但并不是致命的,且也可以通过努力弥补,而剩下的则是六十分,甚至不及格的,这之间的差距,除非是天才,若只是资质一般的小孩儿,是根本无法弥补的,印度便是这么一个情况,百分之九十的人接受着非常落后的教育,一个老师甚至要兼三四门课,一个班级一百多个人,一堂课下来,你也根本不清楚到底有多少人听懂了,有多少人又没有听懂。

    而在中国,大部分的孩子所受到的教育是不错的,他们的专业课每一门都有单独的老师教导,学校还会请外教来进行教育,该有的东西也都有,一个班平均下来四五十个人,虽然相比起欧洲来说要多一些,但是中国作为一个人口大国,能够做到这一点已经非常不容易了,至于剩下的百分之三十,国家也在不停的改善着他们的教育水平,比如说乡村教师的计划,还有大学生下乡教育可以获得补贴之类的方式,来让贫困地区的学生也可以受到不错的教育,这是中国正在切实进行的工作,而这一点在印度,你是很难感受到的,事到如今,印度建国已经有七十三年的时间了,可文盲率却依旧有百分之三十左右,这在中国简直是不敢想象的事情。

    从中可以看出,中国人到底有多么的重视教育,而中国人为什么会重视教育,就是因为中国自古以来,在和平年代的上升渠道,便就是读书而已,现在很多人说读大学没有用,还不如去做生意,可是随着市场经济的逐渐完善,想要靠做一些简单的生意便发家致富,这实在是一件不太容易的事情,而读书也就成了唯一的选择。

    而读书之中,尤其以重点大学为重中之重,无论是社会还是国家,对于重点大学的孩子一般都会寄予厚望,国家的投资也是非常的多,培养出来的人才自然也非常的多,这便是读书的作用,在中国,一个底层的孩子最容易翻身的一条路,也就是读书了,而在战争年代,自然是做军人更加容易翻身了。

    和平年代,一个普通家庭的孩子去参军,若想要在军队中做出一番什么样的事业,这是非常难的,而在战争年代,一切的关系、资历都将成为废纸,只有战斗经验才是最为重要的,而到了这个时候,胜者为王则是必然的事情,即便领导者或许依旧希望是自己的亲信率领军队去征战,但士兵们却不会愿意听从一个愚昧的领袖,他们更愿意听从一个能让他们活下来的领袖,这就导致在战乱年代,一介平民,骤然登上高位的人,有非常多的例子,朱元璋无疑是其中的佼佼者,一介最为底层的平民,甚至还当过乞丐,最后凭借自己的能力成为一朝天子,这样的人生,或许也就只能发生在中国这片不太重视出生的土地上了。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