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淡为官_第460章 461.展望未来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460章 461.展望未来 (第1/3页)

    第三个方法就十分好理解了,俗话说得好,要想富就得先修路,只有把乡村通往城市的道路互相联通之后,城市的活力才能够顺着道路进入乡村,来繁荣当地的经济,也可以让乡村的物价得以被控制,不再被中间商盘剥大量的财产,这可以说是十分重要的事情了。

    而这件事,宋朝早已经开始在进行着了,只不过许多乡村都处于丘陵地区,在那些地方,修建公路,便是放在现代的中国也是特别不容易的,尤其还需要跨越山川河流,那就更是许多花费大量的金钱,而所能得到的利润则非常有限,这也是如今财政拨款非常稀少的原因。

    打个比方,比如说在平原地区,修建一条铁路,大概需要一千万贯左右的花费,然后三年的时间便能够通车,而在丘陵地区,修建一条铁路,同样的里程,价钱有可能在五倍到十倍左右,而时间也可能要两到三倍左右,人工也会成倍的增长,而辐射到的面积则十分有限。

    大家都知道,平原是人类最为适宜的居住场所,人类巨大部分人口也都聚集在平原中,而在丘陵中,人口则非常稀少,并且大多数情况下,因为良田的缺少,所以村庄之间都是散居的状态,不像平原,一个村子会随着时间的流逝慢慢变成小镇,紧接着变成一个小规模的城市,这在山村里是不可能的事情,在这种情况下,朝廷的工部自然会思考一个问题,那就是花那么多的钱和时间还有精力,到最后却只能受益这么一点点的人,那为什么不把这笔投资给平原地区呢?

    相同的投资,平原地区基础建设提升的水平要比丘陵地区高四到五倍左右,收益也更加可观,不像那些欠发达地区,到时候花了巨资建设的道路,铁路以及其他基础设备,还需要每年投钱来维修他们,这在发达地区是根本不可能想象的,比如昆汴线,那都是每年给宋朝工部带来无尽财富的线路,贴钱,还是每年贴钱,这确实是朝廷受不了的一个重要原因。

    再说了,那些贫困地区的百姓,朝廷并没有禁止他们外出打工,到时候大量的人口进入平原城市打工,不就自然而然吸收了那些农村的人口么,这样一来,只需要两百年左右的时间,宋朝的山村数量会大幅度减少,为他们修建基础设施显然就是多此一举了,而这也是朝廷反对这项计划的原因,归根到底,就是投入太大,但收获太少,且宋朝如今有更加需要投资的项目,所以不愿意那么做。

    总的来说,如今的宋朝政府更是一个追逐利益的政府,哪里能赚钱,便把钱扔到哪里,这是现在宋朝市场上的一种态度,并且非常风行,你在这里丝毫感觉不到,儒家那种兼济天下的感觉,好像所有人都在为自己的蝇头小利,蝇营狗苟,压根就不管那些老少边穷地区的老百姓正在过着什么日子,对于他们的苦难也是闭着眼睛当做什么都没有看见,不得不说,这种情况发生在中国这片土地上,着实有些让人惊讶。

    两百年的时光,或许真的可以让那些山村消失,可这样的消失,必然是痛苦的,甚至是令人绝望的,这一点,看一看现代日本的乡村就可以清楚的知道了,因为国家的资源全部集中在城市,导致所有的年轻人都一股脑的涌入到城市之中,乡村失去了活力,只有老年人和中年人在乡村的街道上游走。

    中国的游去到日本的乡村,总是会夸赞日本乡村的街道干净,当然,日本的街道确实干净,他们的发展领先于中国,这是绝对没有问题的,在中国,很多乡村之中依旧是土路为主,而在日本的乡村之中,已经发展到了非常舒适的阶段,几乎接近于欧洲的水平了,但是之所以如此干净,还是因为大量的人口离开了乡村,前往都市的缘故,这干净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