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淡为官_第407章 407.猜疑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407章 407.猜疑 (第2/3页)

少许多经费的开支,朝廷对于学校的补助就可以移用一部分到补助学生身上来,扩大贫困生在学校中的人数,这对于宋朝来说绝对是有利无弊的事情。

    至于什么泱泱大国与小国争利不知廉耻这样的话,徐清并没有什么好在乎的,这个世界本来就是弱肉强食,既然如今的宋朝是当今世界第一大国,那就天然该享受作为大国该有的权利,其中剥削弱国便是其中的一项权利,不用白不用,在徐清的命令下,跟随徐清而来的教育部官员立刻草拟了一份提高外国留学生教育花费的文件,在其中将原价提高了一倍左右交给了徐清查看。

    徐清看过之后把一倍改成了两倍,便让教育部的官员赶紧把这份草件送回汴京给政事堂的相公们讨论,尽快拟定成册,按照现在的时间,再过两三个月便到了要交学费的日子,最好在此之前制定出来,少交一个月是一个月,徐清可不想再耽误下去,而有了这笔钱之后,起码能在现有基础上再扩展上万名贫困生,这对于社会的阶级流通也好,还是对于底层百姓也好都是急切需要解决的。

    在晚上休息一夜之后,徐清便跟所有京官坐上了前往山东道的火车离开了大同府,等到了山东道的首府济南府之后,徐清也是去了一趟当地最为贫穷的几个地区看望了一下,问题跟大同府也差不多,这些地方黑社会横行,环境情况非常的差,老百姓生活水平极其低下,这些基本都是通病,在离开山东之后,徐清还去了一趟陕西、湖广等地随后便回到了汴京整个行程一共两个月的时间,走遍了整个华北平原大部分的大型城市,得到了不少当地基层的信息,让徐清感受颇深。

    心情也很复杂,工业化带给人们极大的富裕之外,也带给了许多人更加沉重的负担,就像这些工人,便是工业化的牺牲品,虽然徐清现在不能治本,但是经过这一轮观察下来,他还是想出了不少治标的方法,比如说开放群众直接上达朝廷的意见渠道,让老百姓可以直接写信给政事堂,这些信将由一个单位来接管,将其中的重要信件挑选出来,然后做出回复,如果是重大事件,且牵扯到当地官员的,则有朝廷亲自派人来调查,以避免被当地贪官污吏消灭证据。

    在食物安全上,徐清也提议建立食品安全法来保障人民食用食品的安全,然后在这些底端小区中,徐清规定必须要种上一点树来保证当地百姓起码能够在自己的楼房里望向窗外时可以看到一丁点绿色,除此之外,朝廷还规定当地政府必须给贫苦区的百姓们修建一些公共厕所,以方便当地人可以有一个上厕所的地方,而不是随便蹲在大街上排便,这对于卫生还是环境都是影响不好的事情。

    而在这次巡视过程中,徐清也惩处了许多的官员,虽然没有让他直接卸职,毕竟徐清心里也清楚,让这些官员做到这些事情也是为难了他们,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弊端,他们能做到现在这样已经是不错了但是为了平民愤,他还是得对他们作出一些惩罚,而在这个咨询不够流通的时代,把一个官员只要调到其他的地方去当官,当地人根本就不会知道他们原本的父母官到了哪里去,这也算是给他们出了口气,至于一些实在不像话的官员,徐清则是降了他们的级,还有一些则是罚工资,以此算是惩罚,算下来大概有上千人之多,其中有很多都是一些不务正业的人,既不犯错,也不做事,这种人在衙门里最是多数,也危害最大。

    对于这批人,徐清同样已与处分,算是给这些人一个警告了,而在朝廷推动这些惩罚之后,当然也给徐清本人积攒下了不少的怨言,不过民间倒是对徐清更加崇拜起来,说他是青天大老爷,是文曲星下凡的,反正是什么溢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