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妻盈门_第032章 天下无0敌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032章 天下无0敌 (第2/6页)

营下,藏书楼所在的那条街道竟成了“文人长廊”,一进巷子口,一股浓浓的文化气息便扑面而来。走在巷子中间,入眼的皆是专售书籍、笔墨纸砚的铺子,随便遇到个人,也是身着襕衫、头戴儒巾的读书人。

    两年经营下来,谢家藏书楼在江南也有了不小的名气。即便王承和谢向荣游学的那段日子里,藏书楼也没有沉寂下来,每天依然有大批的读书人前来借阅、抄录书籍。

    不过,他们活动的范围仅止于一、二楼。

    因为藏书楼的三楼是不对外开放的,哦不,确切说是不完全对外开放的,如果想要进入顶层,必须有一定的功名、或是在仕林中有一定声望的人。

    对此,谢家也有解释,“三楼收藏的多是汉末、魏晋至隋唐时期的古籍,异常珍贵,且门类繁杂,不是专注其中的人,无法真正领悟其中的要义。”

    起初众读书人很不忿,觉得谢家是“狗眼看人低”,后来某位扬州有名的大儒有幸在三楼待了半日,出来后,激动的对友人说,“竟然有夏侯阳算经,这、这本书不是说已经失传了吗还有归藏,这书不是也早已毁于魏晋战火了吗还有……”

    老先生太激动了,竟语无伦次起来。让友人不禁瞠目,暗道:这谢家的藏书楼里竟都是宝贝呀。

    老先生只是诸多进入藏书楼顶层看书的人之一,他的反应也是最正常的,但由此许多读书人推断出一个结论:谢家藏书楼的三楼藏书无比珍贵。价值连城都不足以诠释其真正的价值。

    试想,若是自家有这样的图书,定会严严实实的藏在家里,就算是关系莫逆的亲友想借阅,也要思量再三。

    而人家谢家,只是提了些要求,却还是肯向外借阅,足见其心胸与诚意啊。

    相反的,如果谢家不设任何门槛,敞开了让人借阅。那才会引起真正读书人的抗议呢那是对孤本、珍本的亵渎!

    如此一来,再也没有人非议谢家“不公平”,而是纷纷努力,争取早日能有资格进入顶层借阅。

    当然,也有心思活络的。想方设法的从那些去过藏书楼顶层借阅的人手中“借书”谢家为了照顾真正的爱书人,准许进入三楼的人可以抄录一本书回去。

    对于抄录出来的书,谢家并没有强制大家不许外传,不过,每个抄书回去的人,无不把这书当成宝贝,家里人都不轻易展示。更不用说外借了。

    所以,尽管谢家准许外人抄书,但那些孤本、珍本等古籍并没有流传开来。

    甚至大家都不知道藏书楼顶层到底有怎样的书籍。

    可王承手里的这个书单,竟罗列了二十几本藏书楼顶层珍藏的书籍,王承不禁冷笑,“哼。你们还真是有心了!”

    从这张书单可以看出,王家为了把旁人家的东西变成自己的,着实下了不少功夫。

    王承的冷嘲热讽,王乾瞧了很是不喜,眯了眯眼睛。道:“你这是什么话,我们王家要拿回丢失的宝物,自是要周全准备。”

    王承胸中的怒火翻滚,他冷笑两声道,“我好歹也在王家的藏书阁混迹多年,却从来未曾见过这些宝物,反倒是在谢家才看到这些书。”

    不能怪王承生气,因为这张书单中,有一半以上的书名是他透漏出去的。

    放眼天下,他是唯一一个可以任意进入藏书楼顶层借阅的人。

    像天下所有的读书人一样,亲眼看到那么多传说中早已失传的古籍,王承激动、狂喜过后,便想寻人分享。

    于是,他在与一些故交写信的时候,便不由自主的提到了一些。

    而那些亲友中,便有王家的姻亲和世交。

    ……用力闭了闭眼睛,王承一字一顿的说道:“这件事的真相如何,你我都清楚,这里也没有外人,你给我说句实话,你们到底想怎样”

    王乾伸手捋了捋颌下长须,笑道云淡风轻,“瞧你说的,什么真相,什么实话,我说的都是真话,而王家说出的就是真相!”

    这话说得傲气十足,王乾也有骄傲的资本,谁让他出身名门呢。

    世就是如此,哪怕那些古籍如今被谢家收藏,只要王家放出话去,说那些古籍是被某个不肖子孙比如王承偷渡出来转给谢家的,不管事实如何,乍闻此事的人,下意识的会相信王家。

    王家是什么人家隋唐时便兴盛的豪门望族,家族历史比大周朝的历史都长,家中子弟世代读书,故交、门生遍布天下。

    而谢家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