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17节  (第2/2页)
赖地循着原路走了出去,一路重新出了寺门口,也没再见到刚刚那个陈望。    “来啊,香喷喷的葱油饼嘞!”    “糖葫芦,糖葫芦!”    “……”    前面一条街上已经摆开了货摊,开始售卖东西,高高的楼上已经是招牌满眼,旌旗飘飘。    霍小南伸了个懒腰,听见身上骨头咔吧作响,舒服地叹了一声:“还是京城热闹啊。”    在盐城那几天,真是人都要淡出鸟来了!    “轱辘辘……”    马车从石板路上碾过的声音。    霍小南懒腰还没伸完,听见声音,抬眼一看,就瞧见前面一辆马车行驶过来。    普通富贵人家的马车,前头坐了个身着短褐的车把式,正朝前面甩着鞭子。    “驾!”    车把式大眼睛,长眉毛,塌鼻子……    好像有点眼熟?    这不是高府的小李吗?怎么也来了?    霍小南一愣,眼珠子一转,躲到街边店铺柱子后面,一看,车在寺门口停下了,上头下来两个丫鬟,扶着一个小姐。    那小姐不是别人,正是谢馥的表姐高妙珍。    奇怪,她们怎么也来了?    霍小南一贯是眼观六路耳听八方,知道高妙珍对谢馥是左右看不顺眼,这一下看见她们总觉得有古怪。    思索一下,霍小南很快又跑了回去。    街边的酒楼上,已经是宾客满座,连雅间都早早被人占满。    上菜的小二拿起挂在肩膀上的褡裢,擦了一把头上的汗珠,一手端着放菜的托盘,叩响了雅间的门。    “客官,您要的斋菜到了!”    “吱呀”一声,门被打开。    李敬修站在房门口,侧身往里面一让:“端进来放着吧。”    小二瞧着这人一身贵气,连忙把菜端了进去放好。    临走时候他眼角余光扫了一眼,只见临窗站着一位大官人,负手而立,身躯昂藏,气势沉凝。    退出来了,小二还在想,多半是两位尊贵的主儿。    雅间的门重新关上了。    朱翊钧也没回头,李敬修走上前来,站在他身边,看向下面热热闹闹的人群。    从这这个位置,正好能看到法源寺的寺门。    李敬修道:“您怎么还在看?那陈望开罪了高拱宝贝外孙女,传出去不会有什么好果子吃的。”    朱翊钧道:“只是觉得固安伯府未免嚣张了一些。”    虽对他们一家的行径早有耳闻,可亲眼见到,未免有些触目惊心。    光是那一驾出行的马车,就已经奢华到逾制了。    “嘿嘿,我觉得吧,很快也嚣张不起来了。”李敬修想起高胡子,心里还是很乐观,“倒是那谢二姑娘叫我看不透了,怎么她也是信佛的?可又为什么要跟陈望那小不成器的争一口意气?度我大师待她好像也不同寻常啊。”    摸着自己的下巴,李敬修陷入了沉思。    朱翊钧回过身,瞥了他一眼,便往回走。    “别想了,还是坐下来先把东西吃了。这一次带了寿阳来,回头还有得折腾。”    “寿阳”说的是寿阳公主朱尧娥,隆庆帝的第三个女儿,不过前面两女也都不幸夭折。所以朱尧娥是如今最大的公主,只是也才七岁,简直像个小魔神。    一说起她,李敬修就头疼。    朱翊钧坐下来,腰上挂着的带鞘匕首在圆凳上撞了一下,“当”,轻微的声响。    李敬修看了过去。    听说,这一把匕首,来自鞑靼。    去岁,鞑靼国首领俺答汗进攻山西大同,计划称帝。    当时朱翊钧正陪皇帝在山西附近巡游,受命以皇子身份赶往山西监军。    原本监军一职很安全,正适合朱翊钧身份贵重又能体现皇帝恩典的人。    可没想到,在大明与鞑靼正面大战之时,鞑靼方的大将、俺答汗的孙子把汉那吉,竟然带着精兵三千,声东击西,突入大明在山西的营地,见人杀人!    刀剑所向之处,一片血色!    把汉那吉何许人也?鞑靼人中,皆称其为“鞑靼乳虎”,甚为骁勇。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