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81节 (第4/4页)
编丝绦络子的线,一个管着绣荷包、香囊的这条线,说起来,舅妈绣活儿的水平真心的一般,不过如今这职位,已经不单单是干活了,还要管人,主要是需要熟悉流程,两个舅妈起码之前做了几年,对这些绣活儿的做法很清楚了。 小甜和柳莲都来了,柳莲是做珠花的,她能把很小很小的珠子镶嵌进绢花中,比于晓莲做的精巧。 柳絮儿过年的时候也想好了,她们两个能再有高价利诱的时候都不离开,这也是对自家生意的一种仗义,这样的人当然可以信任,今后也往管理人员培养,于是,把做手绢、头巾那些零碎绣活儿的这条线给小甜管理,而柳莲那边,她就又开了一条线,做珠花和绢花的。 这样一布置下来,竟然比柳絮儿之前预想的大了很多,当初她想的,以为不需要多少人,连作坊应该都称不上的,结果现在一看,正经的大作坊啊! 舅妈那个村找了不少人,桃花村也有人找来,以前做手工绣活的时候没赶上,这会儿听说她们要找人,于是找来了。 柳絮儿自然是不会一棍子打翻一船人,桃花村是她本家村,该收的人还是收,当然以前给她做绣活儿,这一次被柳云儿拉去的人是不会收了,不过这样的人也有自知之明,不会再来了。 作坊是正月二十九开始运行的,两三天的试运行,看看都有啥事出现。 果然,头一天就不少的事情出来,早上大家来这边的时间虽然定了是辰时末,但是来的有早有晚,有些来的晚的,路上截不到车,家里也不可能有车的,各种原因。下晌走的时候也是,有些早早的就想走,觉着回去晚了做不了饭,公婆又要骂人。 第一天出现的基本都是这些情况,真正干活出现的状况反而很少。 柳絮儿看了看,这样不行啊,跟爹娘商量,柳长庚就道:“不行就送!咱们的驴车早上去接,下晌送回去。这样还不担心路上出点啥事,咱们还得跟着担惊受怕。” 柳絮儿一想这样也行啊,这些女孩儿妇人们就是两个村的,正好。于是又去买了辆车,两个骡子,跑起来快一点,很多乡下妇人也是会赶车的。 前庄村的这一辆就交给舅妈赶着,早上定好时间,大家凑在一起坐车来城里,下晌了在凑一起回去。桃花村这边的同样如此。跟这些妇人和姑娘的家里人都说好,骡子车固定在村口接送,其他的路段,家里人愿意送的接的,到时间就送来,下晌来接,这样就万无一失,不愿意接送的,他们只管着从村里到城里这段路上不出事。 柳絮儿为了安全起见,还是跟大家全都签了个责任书,就是从车上下去之后,还有上车之前,出了什么事,和作坊是没有关系的。 不能你下了车没回家,干啥事去了,出了事也叫作坊承担责任,那哪行?大家自然没意见,按了手印。这责任书管用不管用的,起码在她们心里有个提示,真要是出了事打官司也要想想还有这个手印在人家手里呢。 三两天的试运营,这件事解决了,其他就是些小问题。二月初一,作坊正式开始了经营。 做生意的,尤其是同行之间,有些事情就算是怎么遮掩,也挡不住很快被别人打听出来。 柳絮儿这边开了个作坊,铺子继续开下去,一个月下来,铺子里的货物不但是没有短缺,反而有种蒸蒸日上的感觉,很快这件事就被相关生意人知道了。当然这里面少不了柳云儿。 同样地,柳絮儿这边也打听出来了,柳云儿的那个铺子,果然如她之前猜测的,生意不咋样。 首先一个新的铺子,需要一段时间顾客才会认,才会去买东西,等有了客流,才能考虑生意好坏的问题。 而柳云儿根本就啥都不懂,就为了争强好胜便开了个铺子,为了把柳絮儿的铺子比下去,还花了大笔的钱租个那么大的铺子,还修缮的金碧辉煌的,里面卖的却只是些小零碎玩意儿,这样的铺子,那手里揣着几文钱想买个手绢的顾客,估计都不敢进去! “过年的时候,我叫我作坊里桃花村的人,装成无意的问了问给那边供货的人,供了几次货,叫我大哥算了算。你猜怎么样?她那边从开业到现在半年了,只跟她们要了两次货,这几个月赔的钱得有个二三十两了,这还不算她租铺子的钱和修缮的钱,那边地段的铺子,我打听了一个月少了也得十一二两,她修缮花的钱,估计也得上十两吧,这样一算,赔进去四五十两。”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